4月2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团委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团委联合开展“踏访院士故居 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青年交流活动。水生所党委书记解绶启,水生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静,武汉病毒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长才出席了本次活动。两单位党办主任、团委委员及青年代表共25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交流会由水生所团委书记杨倩主持。
曾静致欢迎辞,她代表水生所对何长才带队的武汉病毒所团委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她强调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忘我奋斗、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大力弘扬。勉励广大青年科研工作者继续传承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增进两个单位的了解,加深友谊,拓展视野,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年的协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解绶启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保国卫民—科学无止境 精神永流传》的主题报告。报告从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和育人精神等方面展开,讲述了王淦昌、朱光亚、彭桓武、邓稼先、王希季、于渌、王家辑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伟大精神和感人事迹,以及“身边的科学家精神”。勉励广大青年科研工作者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他希望两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为青年学者们提供更好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
参会的青年学生代表也就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病毒所博士研究生张哲瑞的报告作了题为《新型冠状病毒高通量抗病毒药物筛选》,的报告。主要讲述了高通量药物筛选在寻找潜在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基于细胞活性的新冠病毒高通量抗病毒药物筛选平台,为加快针对新冠病毒药物的筛选及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通过对药物的抗病毒效果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抗病毒靶标,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候选。
水生所博士研究生廖倩开展了作了题为《sirt7在鱼类病毒感染和低氧胁迫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的报告,。她主要讲述了斑马鱼sirt7在病毒感染和低氧胁迫反应中研究进展。她展示了在病毒刺激和低氧条件下,敲除sirt7的斑马鱼与野生型斑马鱼相比有着不同的耐受能力。随后分析了sirt7在抗病毒的RLR信号通路以及低氧信号通路中的调控机制,为培育抗病毒和耐低氧的经济鱼类新品种提供分子基础。
来自病毒所的博士研究生张步玉开展了作了题为《从头合成型病毒RdRP引发RNA合成的诱导契合机制》的报告。她分享了该团队报道的一个分辨率为3.1埃的经典猪瘟病毒(CSFV)RdRP的晶体结构,首次展示了同属病毒RdRP引发元件较为完整的结构信息,并通过一系列酶学实验分析提出RdRP的引发元件在RdRP与模板RNA及NTP底物结合时,可通过“诱导契合”方式变构而实现引发,该研究为全面深入理解病毒RdRP引发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水生所博士二年级研究生森巴提·叶尔肯的报告作了题为《河湖氧化亚氮的迁移过程与微生物还原机制研究》的报告。她重点分享了其所在团队发现的河湖氧化亚氮的排放特征与微生物机制。主要通过野外调研、微生物分析与氧化亚氮还原纯菌动力学相结合来阐明氧化亚氮还原机制并识别关键影响因子为河湖氧化亚氮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水生所所史馆和科学家事迹展陈馆。展馆中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照片,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关于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尤其令人感动。
何长才在讲话中强调,希望青年朋友们铭记并学习科学家精神,以家国天下为己任,不计名利,潜心研究,追随老一辈科学家的步伐,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将个人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