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日,武汉晴。阳光照进客厅,窗外年前种下的风信子已经开花了。距离武汉因新冠肺炎疫情全城关闭离汉通道,已经一个月了。

   这一个月,正月初几、星期几变得模糊,甚至有时,日夜也不清晰。清晰的只有,随着疫情走势跳动的日期和病例数。人们最关心的,是拐点,是疫情结束复工的日期。

   同事开玩笑说,原来“一时放假一时爽,一直放假一直爽”是并不存在的。是啊,在没有了“自由呼吸”的前提下,假期也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作为一名身在武汉的中国科学院研究院教育管理干部,我也有了提笔回顾亲历江城这一个月的冲动。

   因“封城”而失去的“团聚”

   2020121日,央视公布本次新冠肺炎明确存在人传人的那天,江城的空气中开始有了警戒的味道。考虑到武汉疫情严重,我立即取消了打算接父母来汉过年的计划,决定忙完年前的工作,回黄冈陪父母过年。

   122日,腊月二十八,我布置完最后一份博士笔试命题工作,同往年一样,收拾打扫办公室,给花花草草喝足水,准备第二天回家过年。

   123日,腊月二十九,凌晨五点,我醒来,打开手机,赫然进入眼帘的是一条全市关闭离汉通道的公告。我以为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再看,的确是官宣。那一瞬间,现在想起来,有些失神。封城意味着什么?心里开始弥漫起慌乱。

   等到天亮,网上开始热闹,赶紧买东西的、出城的,我也马上给一位在媒体工作的同学去了个电话,求证、核实消息和进一步的具体安排,询问可能会封多久。同学安慰我说,所有的事情政府会有配套的安排,绝对不会放弃这个城市和人民。我一颗有些恐慌的心才渐渐放下,挂电话的时候,我提醒她,如果有可能,希望可以请有关部门关注市民的心理状况。

   放下电话,我便接到了单位的“不得离汉”通知,紧接着没多久,毗邻武汉70公里的家乡黄冈也宣布封城。这意味着,这个春节,将不再有传统的团聚。于是,和家人在微信群里简单说明了情况,互相鼓励、提醒,我把手下有的一些的防护物资赶紧打包,给父母寄去。并一再叮嘱家中老人千万不要出门,听从安排,每天在群里报体温、报平安。

   也就在此时,我接到了几位同学无法回家过年,决定留汉的通知一一记录下他们的信息后,我提醒他们马上到公寓备案,注意防护、确保安全。随后,我再次确认了留学生的留汉情况,也意识到,这个“假期”,不会轻松。

   一场疫情,让我们发现需要面对的远比疫情要多

   在“封城”尘埃落定之后,我所在的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生处全体工作人员,迅速在网上开始部署安排,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建立了全体研究生信息台账,通过制作网络版信息采集表,迅速完成全院近600名在籍研究生的信息填报工作,并针对采集情况进行分工:按党支部要求,由支部书记负责所在年级/支部全体学生每天的异动日报,各园区专人负责每天跟踪留汉学生情况和重点跟踪对象的情况,所有信息每天上午反馈汇总、动态更新。同时将相关要求发给研究所全体导师,并请导师密切联系各自的学生,有任何情况及时通报沟通。

   一天晚上,我收到了一位留汉学生的留言,“老师,我今天连打了四个喷嚏,体温也比昨天高一点,我年前曾去医院看病,明天才到潜伏期的第14天,我现在很紧张。透过文字,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慌张,随即也揪起了心。但此时,我必须平定心境,在仔细询问她近期是否出门、体温前后各是多少,自备物资是否充足后,我告诉她,这时候更要稳定情绪,基于客观事实对自己的情况作出理性科学的判断,要保持密切的关注,合理怀疑,但也不要过分放大猜疑。我和研究生处其他老师在武汉,我们随时保持联系,任何困难我们都会尽全力帮助你的。我叮嘱她。

   之后,我收到一位导师的消息,他的学生在回到家乡后,因为当地的科学宣传不够,遭遇了一些较为粗暴的行政管理方式,对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和精神都造成了困扰。我们迅速向上级通报了情况,并与学生取得联系,对他进行了心理上的安抚和理性劝导,提醒他合理合法维权、保障自己及家人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及时联系了学生所在的当地政府,提请他们重视并做好宣传与管理。此后,我们也一直与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样接二连三的事情,让我突然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干部所面临的责任,我们是管理者、协调者、沟通者,更是倾听者。在这样的非常时期,甚至更成为了学生的心理依赖和精神支柱。我们要怎样不负这样的信任和托付,才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前不久,我看到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生部孙鹏宇主任的一封战役日记,可谓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情怀、责任、能力,与前辈相比,我们任重而道远。

   渐渐地,这样的“战时”工作状态成为了常态,因为工作而转移的注意力也能有效地缓解我因疫情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我开始更多考虑在汉学生管理的后续问题,例如学生的物资保障、关怀慰问、心理调适;也开始考虑后续春季学期相关工作的开展,例如今年的毕业、招生工作要如何安排和调整,并为此与部门领导、武汉教育基地同仁、负责人,还有国科大心理健康中心保持联系。大家通过远程协作的模式,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竭力解决问题。

   我们也开始渐渐地在这方天地里,恢复规律的生活,锻炼、阅读、发掘潜在厨艺……身在疫区,只有自己身心健康,才能守好“研究生教育管理”这份职责。

   在疫区,我们也是抗疫“志愿者”

   近期,武汉的防疫战已经进入总攻阶段,对每个人来说,也都几乎到了一个坚守的极限。在这个城里的许多普通人,也都承担起了各类志愿工作,包括筹措物资、运输物资,协调社区工作,分担小区团购。为响应组织号召,我们,身在疫区的很多教育管理干部,也名正言顺地成为社区防疫工作的一员。

   自从在社区报到后,我很快被分配了电话排查的工作。24小时,需要完成108户居民的情况排查。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社区工作的复杂和艰辛,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我意外与一些一线医护人员连线,听到他们冷静沉着地说,我是医护人员,目前在一线的时候,我的喉头是不自主哽咽的,我没有想到,会以这种方式与他们近距离地对话。而听到他们平静的答复平安,也增加了我内心的信心和希望。

   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办公室主任杜永成,穿起了防护服,在小区守大门值守巡逻;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生部主任蔡小丽也在社区大门口做起了志愿工作。作为疫区的教育管理干部,我们亲历和目睹的这些,都将丰富我们的阅历和情感。

武汉教育基地办公室主任杜永成在社区值守

武汉植物园研究生部主任 蔡小丽在社区做防疫志愿者

   身在疫区,我们收获了很多感动。大年三十想寄东西回家,顺丰小哥来电问寄什么,一听说是口罩,第一时间上门并很快发货;家乡的同学帮我给家中父母采购各种物资,卸下了我们的后顾之忧;遇到学生咨询,有时拿不准请教国科大心理中心的肖斌主任,他总是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建议和回复;来自全国各地各兄弟单位不间断的问候、关心和鼓励是那么及时和暖心;而国科大调拨给武汉师生的口罩,更是最硬的“雪中送炭“。

   我们在武汉,身为教育管理干部,每天看到学生报“平安”,真的是最好的消息和安慰。我们努力让自己和同学们的生活、工作在非常时期“正常化“。我们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和时间节点,提醒同学们保持正常的学习节奏、线上参与毕业校招,为留汉学生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作为社区“志愿者“,我们尽己所能,科学参与防疫,希望能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夺回繁华家园,迎回可爱的同事们和同学们。

   222日,2020年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公布,我想说,武汉也还在经历着一次大考,这次大考之后,她将以怀抱创伤却崭新的姿态屹立世间、面对世人,她期待大家的回归和加入,期待有志者和勇者共同为她谱新章、画蓝图。

   武汉,欢迎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