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追光捕手”之称,能拍摄超快现象的高性能条纹相机是如何工作的?高铁上的“降噪头靠”是如何实现以声消声的?毒蛙那么毒,为啥自己没被毒死?5月7日至8日,中科院2019科普讲解大赛在武汉植物园举行。来自中科院地理环境研究所、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等中科院36家院属单位参与活动。49位科学达人,用丰富多彩的科学命题,幽默生动的科普解说,为公众带来一场科技与艺术完美交融的科普盛宴。
活动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承办。比赛分为半决赛和决赛两个部分。比赛设置自主命题讲解、随机命题讲解、科技常识测试、评委问答多个环节,不仅要求选手具备过硬的科普讲解能力,还要求选手有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深厚的知识储备。选手们讲解内容丰富广泛,涉及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化学、医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干细胞”“ 高性能条纹相机”“激光治癌”“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选手们讲解了中科院多个尖端前沿科技和重大科技成果。“基因编辑”“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蜘蛛产奶”,选手还就一些热门的科学问题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答。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孙绘梨以广受争议的“贺建奎”事件为背景,用严谨理性的解说介绍了基因编辑的概念及应用,以及基因编辑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厘清了大众对基因编辑的认识。人眼只能识别时间间隔大于1/24秒的现象。植物光合作用过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化学反应的分子动力学过程……这些1微秒内超快现象如何捕捉?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陈萍讲述了尖端科学仪器高性能条纹相机的原理及运用。高性能条纹相机凭借硬核技术照亮科学之美,让人惊叹。“古有武林大侠以毒攻毒,现有科学家以声消声。”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的冯雨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家利用声波的相消性,通过扬声器发出的声波消除高铁振动声,为高铁降噪的科学原理。你有没有想过,像毒蛙那样能产生极具杀伤力的生物,是如何实现毒人不毒己的?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宋梦洹向公众抛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原来,毒蛙用于防止自己被捕食的毒素,可通过与动物神经系统中的受体结合,使其他动物中毒。但是毒蛙自身神经系统受体发生了微小基因突变,演化出对自身毒素的抗性。从天文地理到生物气象,49位科普达人带领公众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翱翔穿梭,发现宇宙奥秘,领略科学之美。
来自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担任大赛评委。经过激烈角逐,大赛决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