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秘书长王克雄博士等赶赴南京考察江豚生存现状并提出保护建议。
上午10点,在水生所工作人员陈懋等的陪同下,王克雄秘书长一下火车就立即赶至南京中山码头。正值多云,天气情况对于观察江豚较为有利。“南京中山码头一带有沙洲和夹江,容易观察到江豚,江豚保护志愿者和摄影爱好者还在这里拍到了蛮多很好的照片,今天来主要是想对这里的江豚活动情况做进一步了解。”王克雄研究员说到。
大约半个小时后,江面上出现了5个熟悉的身影,只见它们在浑浊的江水里翻滚着黝黑的身体,劈波斩浪。“快看,江豚来啦!在那里……”王秘书长第一个发现江豚,并向周围一起观豚的市民呼唤。“江豚在那里,我看到啦……第一次来南京就看到了江豚,真好!”一位刚结束高考来南京旅游、准备报考南京大学的新疆小伙子非常激动。“有一对母幼豚,豚妈妈还带着小豚宝宝呢!”陈懋手持望远镜,向大伙儿介绍观察情况。记者观察,那头小豚还时不时地在水里竖起小脑袋,动作颇有几分滑稽,而大豚就在小豚身边,片刻不离。
然而,就在大家观豚正起劲时,一艘轮渡横冲而来,将这群江豚冲散,江豚有的快速跃出水面,有的深潜,四处逃散……直到轮渡驶过许久,这一群江豚才重新团聚。“刚才那一幕很让人担心,潜洲尾是江豚的主要栖息地,来往的轮渡不仅会压缩江豚的栖息地,船舶的螺旋桨还可能直接伤及江豚,船舶噪声也会对江豚造成惊扰,尤其对于幼豚而言,噪声的影响很可能是致命的。”王克雄研究员急切地告诉记者,“刚才大家也看到了,我们身边的这一群江豚中有一头出生不久的幼豚,似乎游泳还不是很熟练,一旦轮渡的噪声干扰使得母子豚分离,幼豚由于身体较弱、无法捕食等,很容易发生意外。”
这一群江豚在潜洲尾上行、下行,一直徘徊了近3个小时。期间,王老师时不时地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江豚活动情况,并和周围观豚市民开展亲切交流,询问大伙儿对于长江豚类的记忆。然而,江面上密密麻麻的往来船只也不断地让王老师陷入深思。当年,王克雄博士一直是白鱀豚“淇淇”的饲养员,2002年7月,淇淇在水生所生活了22年后离世,而此后不久,白鱀豚被宣布灭绝,一段2500万年的物种进化史就此终结。目前,长江江豚仅存不足1000头,且种群数量仍在持续下降…
“江心洲、潜洲处于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根据江豚保护志愿者的长期观察和今天我们的观察,潜洲尾是江豚的重要栖息地,而附近频繁来往的轮渡对江豚干扰较为严重,尤其是4月至7月江豚抚幼期间,我想,能不能将轮渡迁至南京长江大桥的下游呢?或者至少在轮渡横过潜洲尾这段水域时安排工作人员加强对附近江豚的观察,发现有江豚活动时应该减速慢行,注意避让。”王克雄研究员语重心长,“此外,我们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初步打算与南京本地江豚保护志愿者一道,积极寻找社会支持,购买望远镜并在中山码头和南京鱼嘴湿地公园一带安装固定,设立江豚观测点,让更多市民有机会通过望远镜“近距离”观察江豚,亲身感受江豚的野性之美。长远来看,我们非常期待有更多的爱心企业参与进来,和我们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一道,在长江干流的宜昌烟收坝、鄂州江豚湾、湖口石钟山、安庆渔政码头等地设置固定式望远镜,让沿江的普通市民都能有机会“近距离”看到江豚矫健的身影和美丽的微笑,从而唤起更多人保护江豚的意识,推动江豚保护和长江生态保护。”
江豚在运输船和轮渡的夹缝间求生存
面对滚滚长江,王克雄研究员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