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前几天跟一个表妹吃饭,聊起近况与打算,差点因为观念不同争执起来。

她,一个还算不错的大学,法学专业,考过专业资格考试、试过国考、报过省考,毕业后和很多人一样,好不容易找了一份与专业完全无关的工作,耐着性子勉强能经济独立。因为不满现状,春节后,换了份仍然专业无关的工作,并打算再次省考。

饭桌上,我不经意问了一句,要是省考没过有什么打算。她眼神游离地回答:“再说吧,现在的工作虽然只能养活自己,但也不是很累,做一段时间再看情况。”听到这种消极的态度,有点反感,但不知道怎么接话,只好沉默。

换成我,也许也会是同样的状态,因为不确定,所以心里也没具体打算,甚至对未来一片茫然,只好走一步看一步或者说得过且过。想到身边很多同学也都这样,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过人的天赋,期望通过努力学习改善自己和父母的生活,以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就能靠自己的双手缔造未来。而更多的是毕业后,面临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夹杂着自身的挫败感,挣扎在城市的某个角落。

也许当初的豪言壮语竟成说笑,向往的生活遥似不可及,个性的棱角屈于日常往复,曾经的梦想只好深埋心底。这一切,被束缚得无力抵抗,但我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Part 2

 

为打破沉默,她也问起我的近况。我告诉她,我准备转博。让我惊讶的是,没等我来得及解释决定读博的原因,她就一副不可理解的表情问:“你还要读博?!还得好几年毕业,打算什么时候结婚?你爸妈还要为你操多少心?怎么能这么自私?”经她这一问,我没来得及愧疚,却顿时感觉一阵怒意,接着据理力争,表达自己观点后,恢复理智,控制情绪,发现自己有点过火了,便不再接话,岔开话题。

回来的地铁上,回想着当时的情景和心理活动,有可能坐在对面的是长辈,我就不会这样冲动。只是,有点想不通,难道迟一些结婚就一定会让父母操心?这就自私了?

不可否认,作为传统道德思想熏陶的农村家庭,父母一生的责任和任务就是抚育孩子,成家立业,繁育后代。尽管时代变迁,经济发展,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父母观念还是如此。年轻的我们尽管受过高等教育和开放思想的洗礼,但或多或少传承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是时代在变,眼界在变,我选择自己认为对的,并不代表这就不道德了。

从我个人角度来讲,父母尽管表面上不赞成我继续读博(因为又得多花好几年才能工作才能挣钱),但心里还是很高兴,毕竟周围没多少人读博,算是一种虚荣吧。至于结婚,他们每次电话里都会催我找对象的事,我也就随声应和,次数多了也就麻木了。问起催我结婚的原因,他们的理由也不外乎对比心理,看到左邻右舍同龄人都生孩子了,又是谁谁谁家的孩子马上要结婚了等等,说到底还是虚荣或者不甘落后的心理,好像他们的幸福感仅存在于不断地与同类人的比较中。

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知道更多的知识,看到了比父母更广的世界,向往更好的生活,而父母仍然还是当初的他们。作为子女,孝顺理所当然,让他们安享晚年是责任。但作为父母,一定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

如果明知道他们观念跟不上时代,还要一味地顺从,觉得这就是孝顺,难到这么多年的艰辛成长就是为了重复他们的人生吗?

如果明知道他们的催促会让自己感到不适,还要将他们的催促变成自身的压力,这就是你愿意的吗?

如果明知道他们所谓的幸福会折返你人生的朝向,让他们的虚荣绑架自己的人生,你就开心了吗?

如果他们也知道你所知道的这些,会怎么选?

 

 

Part 3

 

我也曾试着改变他们的心态,但是当我过年回家,看到给他们买的新衣服躺在柜子里,而身上仍然穿着破烂或者修补过的衣服时,责问他们,这些新衣服准备留着什么时候穿?他们回答,旧衣服穿着更舒服。

我不是那种娇生惯养不知节俭的孩子,儿时的艰辛生活记忆犹新,只是物质丰富后可以享受舒适的生活了,为什么还要让自己那么辛酸?穿着一件件多次修补后带着棱角的贴身秋衣,我想不出有多舒服,且绝对不可能有多保暖,何况他们年纪大了怕冷。或许他们只是单纯的舍不得,一生辛苦的劳作已习以为常,节俭的习惯几近病态的深入骨髓。曾想过,等我羽翼丰满,待我能独善其身,我一定全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现在想想,又能改变多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老年人都开启网络社交,我也希望能与他们经常视频联系。春节期间尝试教爸妈使用智能手机,帮他们注册微信,像小时候他们教我写字一样,一步一步的教他们使用语音视频。

只是我想得太简单,他们好半天才记住步骤,几天后再用已分不清先后,才发现他们已经难以接受新事物。如果我们一味地把自己认为好的事物强加给他们,是不是会事与愿违?也许当下才是他们最熟悉、最舒适的生活,改变对他们就是痛苦。

你是否也曾考虑过,这些繁重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