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共筑心中美好家园

——家乡母亲河的严重污染与成功治理

武汉病毒研究所 刘锐

 

我的家乡是位于皖东南部宣城市,为古之江南名邑,是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风水古城,城北横亘敬亭山,城东宛溪河依偎而过,水阳江蜿蜒奔来,一山两水相聚于城东北的海棠湾。敬亭山和宛溪河是大自然馈赠给宣城人民的两大天然瑰宝。

作为水阳江的一级支流,宛溪河发源于青峰山,河道总长35.8千米,流域面积330平方千米。自然区东南穿城而过,于北门三岔河处注入水阳江,是流经市区的一条主要河流,市区段主干河流长4.52千米,市区内的道叉河、梅溪河、泥河均在主干河段注入宛溪河。

宛溪河又名澄江,宋时建有澄江亭,人们常夜饮赏月于此,澄江夜月为古宣城十景之一。历史上,宛溪河经济、文化地位非常重要,它连结宣城市区,透过水阳江上接宁国,下达芜湖,让古宣城成为皖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宛溪河成为城中河。河道淤积,生产生活污染,加上早期城市建设缺少规划与保护,母亲河污染严重,综合治理重现碧水青山迫在眉睫。

一、曾经的母亲河润泽家乡

过去的宛溪河,两岸风光清幽,水流充盈,水质清纯,水草茂盛,鱼虾丰美,不仅曾是家乡人民饮用水之源,洗涤之所,水上交通之动脉,又是人们端午节赛龙舟、夏天游泳消暑的天然水域。河边曾建有戏楼,当年渔民、船民们可站在船上观看演出;流传出张果抱万民册投江镇水等感人故事,更是构成“江城如画里”(李白诗句)景观的一条灵性之水,是当今构建山水园林城市不可或却的天然载体。

五十年代初,宛溪河的河面两旁木竹排相连数里,河中船只来往如梭,一片繁忙景象。那时人们饮用水绝大部分来自宛溪河,盛夏时节,皓月当空,沿河万户捣衣声,连绵不绝。每逢端午佳节,都有数十只龙舟竞渡,两岸欢呼人群,数以万计,河中大船户用竹竿挑起数条红布缎作为奖励发给竞渡优胜者。城乡一派升平乐,端午佳节赛龙舟。

 

二、当代工业发展背景下的母亲河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公路运输的兴起,水道渐渐退出了经营范畴,城镇居住环境的改变,大小企业及沿河新小区的建设,宛溪河的水质开始慢慢变差,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的污水及小区的化粪池污水直排宛溪河,使得宛溪河三天不下雨,河水即墨绿色,连洗涤都无法使用,再加一些废物垃圾不断抛向河边,但是当时工业相对比较落后,宛溪河的污染也相对不严重。

进入90年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进程加快,堤岸护坡植被损毁加剧,水土流失使河床淤积抬高,沿岸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人们环保意识的薄弱以及相关部门管理的失误,使得原本碧波清流的宛溪河沿岸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成为城市了的纳污沟、垃圾场,变成了一条“臭水沟”。

饱受污染的宛溪河已不再是昔日的宛溪河了。既呈现不了大诗人笔下的意境,更塑造不出小学生笔端的“玉带”了;留下的只有那被污染、浑浊的河水。只要站在济川桥和凤凰桥上,就能看到河岸两边,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每天都有很多污水,从这些排污口流入宛溪河。另外,自从水库建成后,洪水的概率大大降低。虽然有利于防洪,但是对于我们的母亲河,经过日积月累,污染越来越严重,形成了今天被严重污染的局面。

当地一些早期居民因为水污染环境问题,早已搬离。家乡的母亲河就这样被毁容,失去了原有的清澈美丽。人们不禁扼腕叹息:我们的母亲河怎么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

 

三、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呼吁拯救母亲河

宛溪河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市容,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制约着城市的发展。现代的河道两旁建筑密集,周边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救救母亲河!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家乡政府也积极响应党的精神指示,关爱自然,着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

对母亲河的拯救开始了——对城区宛溪河进行综合治理。范围南起合杭绕城高速公路,北接水阳江,全长5.8公里。规划突出环境、空间、文化、效益指导思想,从历史文化角度来解读宛溪河,从城市科学发展高度来治理宛溪河,最终形成一线八片多彩生活的城区山水格局。

首先,一期工程(长约1.8公里)的河道疏浚、驳岸改造、土石方整理、污水管道截流等工程已完成, “物阜九州”、“踏水宛溪”等自然人文景观相继形成,呈现出“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壮丽景象,成为广大市民和八方游客休闲、锻炼、观光的好去处。

一期工程顺利竣工后,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也已启动。工程完成后,九州大道至老城北门宛溪河下游两岸1.67平方公里区域将得到科学治理,打造“一河贯穿、山水文脉,两轴三片、一主三副,绿水商文、四带交织”的城市景观新区。

整个整治工程完工后,沿河生态环境将得到彻底改善,宛溪河沿岸将建设成为具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滨河景观绿带,将使宛溪河成为流动在城区的一条美丽的绿绸带,有利于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此时此刻,漫步河岸,可感受“吾爱宛溪好,百尺照心明”的心境,泛舟河上,才慨叹“句溪虽可爱,未若宛溪清”的抒怀,登谢朓楼,能饱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美景,立济川桥,方体味“城高跨楼满金碧,下听一溪寒水声”的景致。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同步保护开发母亲河刻不容缓。这既是市政重点民生工程,也是实现百姓夙愿的民心工程,更是家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性工程。保护和开发好宛溪河,还原她水清景幽、两岸如画的原生态风貌,并赋予其休闲、文化、游乐功能,真正实现母亲河的山水城市风貌与格局,是促进家乡经济、文化和旅游业和谐发展和实现山水园林城市的必然需要,更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责任。同时,这也是一项利在当代、造福子孙、功在千秋的惠民工程。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家乡的母亲河河道曲折逶迤,江水碧波荡漾,滩涂水鸟翔集,港湾鱼鹰竞逐,一派原生态景象,将展现在世人面前。